運用數位科技 產學攜手促進遠洋漁工人權與永續發展

中正大學團隊提出「以科技完善海上人權保護與永續發展:建立以人為核心的遠洋漁業合宜勞動政策」計畫,與台灣區遠洋鮪延繩釣漁船魚類輸出業同業公會(簡稱台灣區鮪魚公會)合作,攜手改善遠洋漁業生態的結構性問題,讓漁業共好,朝永續發展前進。

遠洋漁業屬台灣初級產業,也是我國相當重要的外交產業,台灣遠洋漁業的規模和捕撈實力,更是讓台灣成為全球貿易關鍵要角之一。近年來台灣遠洋漁業卻屢遭國際輿論點名,更相繼在2015年歐盟黃牌、2020年美國勞動部強迫勞動清單與2021年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(NOAA)「國際漁業管理改善報告」榜上有名。永續漁業與企業社會責任議題(CSR)日漸受到矚目,本校社會科學院與工學院共組研究團隊,在科技部「2030年跨世代台灣社會發展政策」三年期研究計劃的補助下,邀請身為台灣大型鮪延繩釣漁船代表的台灣區鮪魚公會共同攜手,從「點—線—面」進行多層次的討論與研究,透過學術力量建立利益相關者對話合作平臺,運用大數據與區塊鏈等尖端技術,與產業及勞工協力打造以人為中心的遠洋合宜勞動政策。

本校與台灣區鮪魚公會於2021年8月27日舉辦「以科技完善遠洋漁業人權,建立以人為中心之遠洋合宜勞動政策研究合作記者會」,台灣區鮪魚公會成員春億漁業、進春漁業、泓源漁業、佳春漁業、春佑漁業、啟裕漁業、連鴻漁業等漁業公司率先投入計畫,提供9艘遠洋漁船作為計畫實踐場域,產學攜手建立具有社會共識基礎的遠洋漁業合宜勞動政策。

  • 盤點利害關係人需求:以國際勞工組織ILO C-188公約與強迫勞動指標、國際海事組織STCW-F等國際公約為基礎,納入船員來源國地方政府、船員組織、勞務公司、訓練中心,與目的國端的漁業公協會、船東與仲介機構,運用社會對話技巧,透過議題討論與協議方式,將供給與需求兩端的核心利益相關者進行連結,組成外籍船員公平僱用與合宜勞動的協力運作模式。本校研究團隊邀請移工團體、NGO團體組成「公平勞動與漁業永續發展諮詢小組」,建立移工發聲管道。另外,將會建置專屬網站,定期將本研究階段性成果上傳,扮演強化與政府及民眾溝通之管道,藉以凝聚利益相關者之共識。
  • 建立勤務與安全管理系統:採用生物辨識技術(如人臉辨識的方式),進行差勤管理,建立工時與休假的完整記錄與制度。並於船隻的甲板、走道上裝設攝影機(CCTV)系統,採用智慧人體骨架分析功能以及智慧人類行為辨識技術,進行暴力等危險行為偵測通報與異常情況追蹤預測。透過收集遠洋漁工的勞動條件、工作時間長短、工作環境、潛在的職業災害風險,評估遠洋船員可能的過勞風險與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的風險。
  • 建立以證據為基礎的海上勞務管理:透過導入區塊鏈技術,建置離岸混合式區塊鏈,使區塊鏈作為海上數位化的資料庫基礎建設,藉以提升海上的工作環境透明度、海上活動事件的可溯源及追蹤性、各式資料分析及可信的報表輸出等,建立一套透明、可問責、可追蹤及可監測的機制,確保各方的權益。

運用行動研究,透過與台灣區鮪魚公會的合作,從結構上扭轉遠洋漁業供應鏈的壓迫效應,將剝削鏈轉變為透明、可問責、可追蹤及可監測的外籍船員公平僱用與合宜勞動管理系統,確保外籍船員享有公平勞動與合宜工作,而經營者及管理者亦能透過預警以及透明的資料,建構勤務與安全管理系統。希冀運用數位科技記錄並分析海上過勞、霸凌及職安等問題,為台灣遠洋漁業建立一套透明可稽核的聘僱管理模式,翻轉台灣遠洋漁業的血汗污名,逐步引領我國三大洋遠洋鮪延繩釣漁船進行遠洋漁業轉型。

新聞聯絡人:

國立中正大學 劉黃麗娟 0953-638-558

台灣區鮪魚公會 林涵宇 0920-234-769